水仙(拉丁学名:Narcissus tazetta L. var. chinensis Roem),又名:多花水仙、凌波仙子、金盏银台、洛神香妃、玉玲珑、金银台、雪中花、天蒜、雅蒜等,属被子植物门、百合目、石葱科、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花瓣多为6片,花瓣末处呈鹅黄色。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。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,外被棕褐色皮膜。叶狭长带状,蒴果室背开裂。花期春季。
水仙主要原产于北非、中欧及地中海沿岸,其中法国水仙分布最广,自地中海沿岸一直延伸到亚洲。中国水仙是栽培广泛的法国水仙的重要变种之一,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。
水仙性喜温暖、湿润,又要排水良好。中国福建漳州地区是栽培生产中心,有“中国水仙花之乡”、“天下水仙数漳州”的美誉[1]。水仙起源于湖北江陵。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,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。
水仙鳞茎多液汁,有毒,含有石蒜碱、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;外科用作镇痛剂;鳞茎捣烂敷治痈肿。牛羊误食鳞茎,立即出现痉挛、瞳孔放大、暴泻等。[2]